認識護膚,先從認識肌膚做起。
表皮
成人皮膚約有 1.8 平方公尺,相當於 28-30 張 A4 影印紙,厚約 0.01-0.02 公分。
角質層:(帶負電性) pH 3-6 (主要在 pH 4.5-5.5)
一、主成份為死的角質蛋白,吸水性強,含 5~7% 脂質,20~35% 水分。角質層含水率低於 10% 時,皮膚會呈現明顯乾燥。
二、健康皮膚的角化規律,平均在 21-28 天。
三、整個角質層是疏水性的,外來水性物質不易滲入穿越而過。
透明層:主要分布在手掌和腳底,其它部位則結實不易見。
一、結締組織纖維交錯,含有脂肪球,厚度取決於脂肪量,個體差異性大。
二、脂肪球能防止體溫發散和保護身體。
三、具有儲存身體多餘的卡路里與能量之功能。
四、適量可出現曲線及皮膚張力。脂肪細胞有白色及棕色兩種。
白色脂肪細胞(單房脂肪組織)主要儲存脂肪,棕色脂肪細胞主要產生熱量。影響體態的,主要為白色脂肪細胞。白色脂肪細胞,中心為單個脂肪球,細胞核和細胞質都被擠壓到邊緣。棕色是脂肪細胞(多房脂肪組織),含有數個大小不一的脂肪球,粒線體數目特別多,主要的功能產熱以維持體溫,組織裡密布微血管,其顏色較為深暗。
真皮
厚約 0.06-0.3 公分,真皮層的最上層為乳頭層,內含網狀纖維、微血管和神經。 微血管密集,負責表皮養分的供給和氧氣的運輸。
真皮層的下層為網狀層,佔 90% 的厚度(表皮+真皮)。具有豐富的纖維組織,主要有肌肉纖維、彈力纖維、膠原纖維。如彈簧般的網狀層, 乃皮膚是否具有彈性的關鍵,彈力纖維退化則皮膚失去彈性。 真皮層的組成成分,糖類、蛋白質、黏液質多醣類、無機鹽類、水等。 真皮層的纖維結構,是由膠原蛋白(提供張力)與彈力蛋白(提供彈力)共同交錯構成 細胞的骨架。組成比例:71.9% 膠原蛋白、0.6-2.1% 彈力蛋白顆粒層:(帶正電性) pH 7.2
一、由一、二層扁平的脂肪細胞形成。主要分為膽固醇、神經醯胺、三酸甘油脂。
二、顆粒層能折射光線。
有棘層:(活細胞層)
一、表皮最厚的一層,通常有數層到十數層。
二、下層細胞接近圓柱狀,愈上層則呈現橫向多角形。
三、是進行細胞分裂的重要層,連同基底層共稱種子層。
基底層:(活細胞層)
一、鄰接真皮,由微血管補給營養,進行細胞分裂新生表皮細胞。
二、由黑色素細胞製造麥拉寧色素,阻隔陽光保護皮膚。